當年德國工程師嘲笑我們“隨便拍,反正中國也造不出來!”現在西方技術人員驚呼“低估中國是一個錯誤!”40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,號稱“世界第一吊”,狠狠打臉西方同行。
過去我們技術落后,很多裝備都只能從外國進口,對外貿易中那真是“天天上一當,當當不一樣”。
在重型裝備引進方面,我國的遭遇更是如此,當年這類裝備從技術到市場,都掌握在美國、德國、荷蘭等國家手中,我國就是這些國家的提款機,買設備還要看對方的臉色,被各種瞧不起。直到我國相關技術一舉突破,這些國家才如夢初醒:低估中國就是犯錯!
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重型起重機,這類重型設備,集中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制造能力,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玩轉,其中當然不包括以前的中國。
履帶型重型
起重機,就和吊車類似的道理,可以將超重的物體吊起來后,然后移動到指定位置,在大型工程建設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。很遺憾,我國在這方面大幅落后。
我國剛改革開放時,全國很多地方都在搞建設,我國技術人員綜合各方面經驗,制造成功了5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,這在我國是首創,但在世界上根本不夠看。
當時,德國生產的類似起重機,已經達到800噸量級,整整是我國的16倍。更讓人絕望的是,德國正忙著沖擊1000噸級,把我國甩下18條街。
我國沒有符合工程要求的重型起重機,為了加快建設速度,只能向國外公司采購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享受的不是“顧客就是上帝”的待遇,完全就是一個“人傻錢多的肥羊”。
自己手里沒有替代品,只能任對方宰割。更郁悶的是,明知道對方宰我們,還不得不忍氣吞聲地默默忍受。
即便如此低三下四,最終還不一定能買成,對方隨便找個理由就可能終止交易,等到再次談判時,面對的是又一次坐地起價。
現在我們因為美國等國對我們實行芯片禁運、阻撓光刻機出口,我們就覺著無法忍受。以前的我國,在國際貿易中幾乎每個方面都受到這種不公平對待。
“無緣無故被宰”的處境很難受,但自己不掌握核心技術,就沒有任何解決辦法。我國技術人員到德國參加展會,想了解一下德國的技術皮毛,結果被德國人當面嘲笑:“給你們看也造不出來,費那個勁干嗎?”
到2008年,我國終于實現了1000噸級的制造水平,但荷蘭已經提高到了3600噸級,差距依然巨大,也正是這一年發生的事,加速了我們自主研發的速度。
這一年,我國中標了沙特的一項工程,在施工過程中,需要吊裝一個1700噸重的設備,此時我國的重型起重機勉強達到1000噸的水平,顯然無法滿足施工要求。
最后沒辦法,只能求助荷蘭公司,因為他們有3600噸級的環軌式吊車,能輕松滿足工程需求。
我方工程師負責工程規劃和實施,但需要荷蘭吊車工作時,對方卻對我方負責人員嚴防死守,甚至還提出各種匪夷所思的要求,一旦不滿足就找各種借口停工或延誤工期。
“現場這么多吊車,沒有一臺是你們制造的!”荷蘭司機這樣嘲笑我方負責人員。可氣的是,被一個司機如此輕視,我方人員還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,因為人家說的就是事實。
當時,重型起重機只是一個縮影,類似盾構機、燃氣機輪以及高壓輸電設備等,我們都要看外國人的臉色。自己不能造,只能上趕著受人欺負,還多花冤枉錢。
那時候的中國,真是“天天上一當,當當不一樣”,只有突破國外的壟斷,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,才能有守得云開見月明的那天。